LINE Corporation 於2023年10月1日成爲 LY Corporation。LY Corporation 的新部落格在這裏。LY Corporation Tech Blog

Blog


Data Dev Team 實習生在做什麼?LINE TECH FRESH 生活心得分享

前言

哈囉大家好!我是 Alice Lin,過去一年我在 LINE Taiwan Data Dev Team 擔任一名 TECH FRESH。LINE Taiwan 設立 LINE TECH FRESH program,每年定期招募資訊領域相關科系的大學生/研究生至各 Engineering 團隊,過程中實習生將會與正職工程師們一同參與真實專案,透過期間的學習與交流,期望激盪出不同的火花。而在我實習的這一年當中,著實累積了許多在學校從未有過的豐富體驗,同時也在面對挑戰的過程中有所成長。今天,我便要來和大家分享過去一年從招募、面試,到實際進入 LINE Taiwan 實習這段奇妙的旅程。

求職階段

如何得知 LINE TECH FRESH Program?實習念頭在此萌芽

過往在學長姐的口耳相傳下,便對於 LINE TECH FRESH program 有很好的印象,而在去年的三月的時候,我透過網上資訊得知了 LINE Taiwan 將在台大舉辦 Meetups 招募分享會,於是報名了該活動。在那場招募會上,我聽到了許多有趣的專案,看著講者們自信地站在台上侃侃而談,我感受到員工們對於公司及工作充滿熱忱,也因此想進一步多了解。中場休息時間,我獲得與各部門主管交流的機會,他們都很樂於與我們分享,整場活動下來讓我感受到 LINE Taiwan 對於人才的重視,也興起了想要加入的念頭。而後我便開始著手準備履歷,將過去做過的專案整理一遍,順便審視自己對於每個專案的掌握度,確保可以清楚地表達我在每項專案中扮演的角色及學到的知識技能,投遞履歷後也成功獲得面試邀請,進行後續的流程。

先做一款 LINE Chatbot 介紹一下自己吧!

之前參考網路上的經驗分享即得知,在進行正式面試前,會請應徵者開發一款自我介紹 LINE Chatbot 作為面試的前測。在此之前我並沒有開發聊天機器人的經驗,因此也是在實作過程中第一次接觸到 LINE Messenging API,一步步搭建起我的第一支 LINE Chatbot。而在實作過程中,如何能夠有效的參考技術文件、正確使用公司的開源程式,同時參照他人心得,進而做出修改以符合自身需求,是我最大的收穫。我想這項能力遠比我目前擁有多少知識與技能更為重要,畢竟技術日新月異,永遠都會有新的技能要學習。而在後續實習過程中,我也不斷在重複這樣的學習模式,這是我在這裡學到的寶貴技能之一。

面試關卡-一起來聊聊

因為疫情的關係,我的面試是採取線上的方式進行。比較特別的是,我當時收到上下午各一場面試邀請,經詢問後得知是因為有多個部門有興趣與我面談,才會分為上下午兩場。當天上午場一上線發現大概有六七位同仁同時在線,且來自不同部門,可以感覺到各部門同事間氣氛融洽,進來後發現也的確如此,這應該是因為工作中時常會有跨部門交流與合作的機會,這是我蠻喜歡的一點。整個面試過程中,多數時間都在詢問我過去相關的專案經驗,著重的部分不外乎是我在各專案中扮演的角色、使用的技術和成果,以及遇到困難如何解決等等。令我印象較深刻的是,有一題他們請我開啟小白板,畫出並描述若要設計一款推薦系統,從前端、後端到資料庫整體機制會如何運作。這個題目的範圍很廣,也讓當下的我有點緊張,但我盡量把所能想到的及過去擁有的知識和經驗全表達出來。我覺得是一次蠻棒的面試體驗,也讓我了解到不能只會「完成」工作,應該要花更多時間去思考手上的工作該如何優化及設計,才可以讓成果發揮最大效用。下午場只有一個團隊和我進行面試,因此也有比較多的時間,過程中他們詳細講解團隊正在進行的專案內容,也有工程師對我過去的專案有興趣並開始與我討論,整體面試下來體驗很好,有種大家互相學習交流與分享的感覺。

結束之後有一段等待期,由於我面試結束和收到錄取通知間隔的時間較長,所以其實當時正在做另一份實習工作。但綜合考慮了我自身的興趣和期望的工作內容後,還是鼓起勇氣離開了前一份實習,正式在九月進入 LINE Taiwan 開始實習。

專案細說

自然語言處理平台

我在入職後參與的第一個專案便是自然語言處理平台開發,在此之前 LINE Taiwan Data Dev team 已經訓練了多種常見 NLP 模型,並搭建好流程,因此這個平台建構的目標便是讓這些模型 pipeline 可以 24 小時提供服務,同時節省重複開發的資源。往後使用者透過此平台,只需上傳訓練資料,按下按鈕即可完成模型訓練,並應用在後續服務上。同時為了優化使用者體驗,在平台上也可以看到資料類別分布、模型 metrics 比較等等。在參與此專案的過程中,我第一次撰寫 Unit Test,也經歷了 QA Team 進駐此專案密集測試的過程,後續也有多次的 fixit workshop 讓團隊成員一同 debug,過程中也找出許多原先疏忽的問題,讓我深深感受到一個平台要做到讓使用者流暢地使用,前面需要經過層層把關,而這樣嚴謹的開發流程和工作態度是在學校做專案時不會有的。而另外一項不同之處則是需考慮真實上線流量的情況,使用分散式系統進行資源分配,雖然在學校都學過相關理論,但看到這些知識實際被應用在工作場域,對於整套系統概念才有了更深刻、真實的感受,我想這些便是來實習的初衷。

可解釋性 AI (Explainable AI)

在建構機器學習模型的過程當中,我們常會透過一些指標驗證模型的表現,但通常很難真正了解模型實際學到多少,並且做出的預測是基於哪些特徵。透過可解釋性模型,我們對於模型內部運作將會有更多掌握,進而提高使用者接受度。因此在開發自然語言處理平台的同時,團隊也十分重視模型的可解釋性,期望能讓平台呈現模型視覺化結果,作為使用者參考。於是我便著手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從最初研讀論文、了解其數學理論基礎,到後來將 SHAP 這個套件實際運用在團隊開發的 NLP 模型上,由於是第一次接觸這個領域技術,因此與另一位 TECHFRESH 花費了不少時間研究和試錯,但最終做出成果時真的十分有成就感,並且也很期待此項技術後續的發展跟應用。

活動總覽

Internal Hackathon - 一次難忘的跨部門合作機會

在我入職當天便得知在 11 月將有一個內部黑客松,主題是應用 AI 技術做出一個專案,並且鼓勵跨部門合作。我有幸與 Data Dev Team 三位正職工程師及三位 CB Team 的同事們一同組隊,目標是解決 CB 團隊廣告上刊時人工審查曠日費時的問題。而造成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資源的原因,不外乎是廣告出現時間不固定、限定投放群眾等。在這一個月的時間,我們針對痛點去打造相關系統,大符降低團隊工作成本,最後不僅獲得第一名的殊榮,後續也正式成為一項持續進行的專案,讓我感受到技術誕生最大的價值就是為了解決日常的不便,在這個黑客松的過程中也深刻體會到跨部門溝通的重要性,這無疑是一次非常難忘且難得的經驗。

 

換我來分享 - Meetups

LINE Taiwan 每年都會在各校園舉辦 Meetups 活動,向參與者分享在 LINE 進行的專案技術。今年比較特別的點是講者全部都是實習生,因此我也有幸能代表我們團隊去做分享。當天有很多人來到現場,會後也有許多人充滿熱忱地詢問問題,而無論是在台上分享抑或是在台下回答問題我都很樂在其中。一年前我因為這個活動更認識 LINE Taiwan 並興起想要加入的念頭,一年後的我則站在講台上分享我在實習過程中學習到的寶貴經驗,邀請台下的學弟妹們一起加入。這樣的感覺真的很棒,並且我認為這樣的傳承是這系列活動最大的意義,LINE Taiwan 著實致力於這樣的分享與延續,此刻我也想鼓勵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妳若想更進一步了解正職/實習生們的日常,可以多去參與這類型的活動,實際與工程師們面對面交流。

我們畢業啦!- TECH FRESH 畢業分享會

LINE Taiwan 希望實習生能透過畢業展的活動來回顧過往一年做過的事情,因此十分鼓勵實習生報名參加。由於我想為自己留下一個紀錄,便與同為 Data Dev Team 的兩位 TECH FRESH 報名成為講者。有鑒於感受到公司為了這次活動花費了不少心思籌備,我們事前也進行了多次開會討論及簡報改版,最終分享了身為 Data Analysist, Data Scientist 及 Data Engineer 的實習日常。這場活動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可以進到 LINE 公司內部的 studio 進行拍攝,並且在拍攝前有全套的妝髮師為我們打理造型,最後也由 CTO Marco Chen與我們合照並頒發畢業證書。很開心在實習的尾聲能透過這樣一個活動回顧過去,並與同期的其他實習生有更多交流與認識,著實為為期一年的實習生涯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結尾

總的來說,在 LINE Taiwan 實習的一年中,深刻感受到公司對於 LINE TECH FRESH program 投注諸多時間與精力,在這裡實習不僅僅是將你當成一位工讀生,而是將你看成一位剛萌芽、富有創意思想的資訊人才,並在我們探索的路上提供各式機會作為養分,輔助我們成長茁壯。若你/妳想要提早走入職場累積經驗,體驗看看比學校專案規模更大的工作,那 LINE Taiwan 絕對是一個很好的場域,供你/妳在其中發揮所長並學習成長。

 

其他LINE TECH FRESH – 技術新星人才計劃相關內容可以參考其他的分享:

 

最後,如果對於加入 LINE 大家庭有興趣的各位,歡迎參考以下: